


张永寿剪纸,思路开阔,题材广泛,而以花卉为主,擅长花鸟结合,这是他多年剪鞋花的艺术积累所致。他的花鸟剪纸,能从人们的欣赏习惯出发,符合自然规律而不抄袭自然,手法简练而形神俱佳。他剪花卉,不单是和鸟结合,还和蜂蝶鱼虫、鸡雏鹅鸭以及熊猫松鼠等动物相结合,构成一种天然佳趣,令人看了赏心悦目,情意顿生。他创作的一幅《鸳鸯戏荷》剪纸,就富有这样的意趣:一只体形丰满、头大冠高的雄鸳鸯,紧紧依傍着一只体躯娇小、摇摆生姿的雌鸳鸯,逐水而嬉,平静的河水激起了动荡的波纹,扬起的水波,掀动了水上的荷花荷叶;鸳鸯戏水又戏荷,尽情遨游在幸福欢娱之中;荷花或出水盛开,或含包待放,通过水波荡漾,悠然飘逸着,似在分享鸳鸯的欢乐,那硕大的荷叶被风吹卷起叶边,叶上还有几滴水珠在滚动。这缕缕纤细的线条,组成一幅看似宁静的画面,却处处表现出微妙的动势,显示出生命的力量,美的力量。
象吟诵一首抒情的诗,品赏一幅美妙的画一样,爱好剪纸艺术的人们,也喜欢用“情景交融”、“剪中有画”这样的赞词,来品味张永寿的花鸟剪纸。且看他剪的一幅《鸡雏》吧:五、六只刚孵出不久的小鸡,最前面的一只嘴里叼着一条小虫,另一只扑起翅膀在在追抢:有两只正惊奇的昂着头、瞪着眼睛在注视着一根树枝上悬下来的小蜘蛛;还有两只藏在蹲伏着的母鸡身下,其中一只在顽皮地啄理着母鸡的毛羽。此情此景实在有种动人的力量,激起欣赏者的共鸣,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。难怪著名的美学家王朝闻看了这幅剪纸后会由衷的赞叹“张永寿剪纸剪活了”!
张永寿老人卓越的剪纸技艺,源于他丰富的艺术实践。他喜欢种花养鸟,对自然界的景物有广博的兴趣。他在生活中对一花一鸟的动势和静势,观察入微,特别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形态,进行潜察默记,作为创作依据,加以揆情度理,经过变化加工,而成为银剪之下的艺术形象。据说,有一次为了剪“花蜂”,他特意捉住一蜜蜂,仔细端详,一不小心,被螫肿了嘴巴。后来,他剪的蜜蜂把蜂刺也剪出来了。正由于这种严紧的创作态度,使他的剪纸富有魅力,生动感人,不同凡响。他的《松鹤》、《柳燕》、《苇下双鹅》、《鲤鱼荷花》、《丹凤朝阳》、《喜鹊登梅》、《熊猫嫩竹》、《金鱼水草》等花鸟剪纸,抒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,展示出明朗向上的自然情味,借景抒情,剪中有画,启人遐思,发人联想。
《百蝶恋花图》是张永寿继《百花齐放》和《百菊图》之后,又一部脍炙人口的百幅剪纸集,创作于1980年,是张老艺人和他的学生张秀芳、翁文共同剪出的佳作。这一剪纸集的问世,使张永寿在艺术征途中又攀登上了一座峰峦。这是他花鸟剪纸的集锦。当人们打开这如诗如画的剪纸集时,但见百花迎百蝶,百蝶恋百花,大自然的恩赐,在老艺人的心灵中吹拂着春风,无涯的乐趣,深邃的意境,在老艺人的银剪下纵情流露!是的,老艺人的剪下也确实寄托着高尚的情思。这花蝶中有一幅美丽的扶桑花,花形生发飘垂,状若沉思,花旁蝶舞悠然,意在惜别。这原来是老艺人为怀念一位已逝的日本友人,借鲁迅先生《送增田涉君归国》一诗的诗意右作的,其诗云:“扶桑正是秋光好,枫叶如丹照嫩寒。却折垂扬送归客,心随东棹忆华年。”这是多么可贵的友情!事有巧合,1981年江苏工艺美术展览团赴日本举办展览,张老在将《百蝶恋花图》送展时,深情地说:“愿这百蝶百花飞往扶桑,带去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谊。”
《百蝶恋花图》是很美的,这百蝶真是百般姿态,百样风光,飞舞花前,翩跹意得;这百花剪得娇颜秀色,如浴如惊,羞情迎蝶,吐露芬芳。一幅幅花蝶相恋的剪纸,活生生化出蝴蝶欲言,花能解语,这言这语,真是老艺人胸中的实感真情,通过艺术的语言在银剪下展现。无怪乎这一剪纸集刚一公诸于世,便得到中外广大爱好者的表睐,赞叹为剪纸艺术中的观止之作。
1987年初春,《百菊图》、《百蝶恋花图》合集,受江苏省出版总局委托,由扬州工艺美术学会和扬州工艺厂编辑出版了,这部剪纸集的出版,既适应了中外爱好张氏剪纸艺术之广大人士的要求,又为祖国百花园中增添了一朵永放芬芳的奇花,同时也使张老艺人的愿望得以实现。